走進洱源縣三營鎮新龍村糧庫,一車車滿載稻谷的車子過稱進倉,村民臉上滿是收獲的笑容。道路兩旁,金色的稻田向遠方的山腳延伸過去,陣陣稻香迎風飄來,洋溢著豐收的喜悅。 “我家種了41畝,成熟以后由公司負責保底收購。畝產850公斤,扣除超標水分每畝能交易800公斤,每公斤4.5元,平均下來每畝毛收入在3600元左右。我們只要種好水稻就行,特別省心!鼻皝斫患Z的益清合作社負責人張益清熱情地告訴我們:“今年是第一次種植這個品種,開始還很擔心,怕收成不好,F在看來跟著政府走是不會出錯的,明年如果繼續種這個品種我還想再多種點! 據悉,三營鎮今年開始試驗種植云粳37號優質香軟型粳稻,這是由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選育的,具有較好的耐寒性,且具有米香濃郁、油潤可口、冷不回生的特點。在新品種的推廣過程中,采用大面積機耕的方式,也使種植更加科學化、專業化。農戶浦禮紅告訴我們:“從秧苗到大田再到收割進倉,每一步都有專人負責,出現問題能有專業技術人員對我們進行指導。在種植的過程中為了保護好洱海的生態環境,我們都以農家肥為主,實行綠色生態種植! 據三營鎮農業組組長史亮佳介紹,今年全鎮境內共推廣種植300多畝,初步估算,每畝的純利潤能比往年高1200元左右。在種植的過程中,為保護生態,都采用生物除草劑與人工除草相結合的方式,有的合作社則采用稻田養魚的生態種養模式。通過施農家肥、綠色防控病蟲害,在保障稻米產量的前提下生產出真正的綠色食品。 在全力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,三營鎮充分發揮區位優勢,堅持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的理念,以洱海保護為引領,全面做好“三禁四推”工作,在農業發展中堅持種植綠色化、產品優質化、農藥減量化,積極探索綠色生態循環發展模式。應對農業生產中可能出現的病蟲害問題,堅持采用“預防為主,綜合防治”的種植方針,確保再生產過程中不破壞環境、不影響生態。同時,積極發揮合作社、種植大戶的帶頭示范作用,把握產業轉型發展的重大機遇,采用“黨建+企業+農戶”的訂單農業發展方式,鼓勵大戶帶頭種植,引導散戶積極參與,讓農戶能放心種、安心種,發展無公害綠色生態農業,努力打造“綠色食品牌”,讓生態效益一步步轉變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。 |
農業農村部日前發布了《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》,自2021年
近期,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《關于防止耕地“非糧化”穩定糧食
近日,農業農村部印發《關于加快水產養殖機械化發展的意見》
一、關于加強農民合作社登記管理工作 為進一步規范農民專業合
日前,中辦國辦印發《關于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范圍優先支持